您的位置: 首页 >综合动态>政法动态

武陵区立体防控网络夯实平安基础

来源: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:2013-11-22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   先后8次被评为湖南省综治工作先进县市区;今年3月被评为全国法治县(市、区)创建活动先进单位;今年5月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。近日,《法制日报》记者在湖南常德采访时发现,虽然地处核心城区,人口较多,各类矛盾相对复杂多发,但该市武陵区坚持把平安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、同检查、同督导、同奖惩,坚持以“民本”思路为引领,通过把党支部建在网格上、在湖南率先设立社会安全防控办、打造立体化防控网络等系列举措,有效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,取得了群众满意社会安稳的良好效果。

    “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,既要齐抓共管、整体推进,又要善于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,找好抓手。为此,武陵区在推进平安建设过程中坚持以民为本,在顺应民意的同时巧借民力,通过整合党员干部、基层组织、市民群众蕴含的力量,把无限的民力转化为平安建设的合力。”武陵区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李宗翰告诉《法制日报》记者,近年来,武陵区通过创推综治维稳“一岗三责”、法治建设促发展、重大决策“四个不出台”(即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,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支持的决策不出台;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决策不出台;前期工作没有做好,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决策不出台;具体措施不细致,相关政策不连贯,可能引发新问题的决策不出台)等制度或方法,建立健全了平安建设的制度基础。

    城西街道是武陵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试点单位。近年来,城西街道开发了信息平台,按照“1+1+N”模式配备网格力量,即每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、一个网格党支部,加上“N员”——政策法律宣传员、社情民意联络员、矛盾纠纷调解员、问题隐患排查员等。网格管理员、网格N员通过定期会议、走访居民等多个渠道收集居民需求及有关情况,录入社区工作站终端,上报街道指挥中心分流处理,实现了人在网中走,事在格中办。网格内社会管理服务事务,按照排查、登记、派遣、办理、反馈、核查、评价、结案归档的流程进行标准化处理,系统自动综合分析事件实时动态趋势,及时督导各站办所、网格内事务的处理工作,反映各站办所、网格工作人员工作情况,将各网格、各站办的工作情况自动打分排序,真正实现工作绩效“一网考”。

    家住夏家垱社区第1网格62岁的李珍云老人是一名低保人员,网格管理员、支部兼职委员对她进行例行走访时,发现她前几天中风,半身不遂,便迅速为其联系到城乡医疗救助“一站式”结算定点医院就诊,并上报街道,及时发放2200元临时救助,为其解决了实际困难。

    “将支部建在网格上不仅将基层党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有机融合,可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、处理、解决问题,更好地为居民服务;而且可以实现‘小问题不出网格、一般问题不出乡街、老大难问题不出区’的工作目标,将各种社会管理专群力量进行整合,形成‘一格多员’的协同服务和治理模式。”李宗翰介绍说,这种网格化管理即将在武陵全区铺开。

    “创建平安家园,需要打造一个立体化的防控体系和网络,实行专巡专防,群防群治。”武陵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向立龙告诉记者,为倡导大防控理念,武陵区在湖南省率先设立了区社会安全防控办,将社会治安安全、食品药品安全、交通安全、生产安全、环境安全整合纳入,统一协调调度。同时,在治安防控方面进行了人防、物防、技防的有机结合,互为补充。

    平安不平安,群众的感受最为直接。武陵区坚持把群众需求作为平安建设出发点的同时,坚持将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创建绩效的落脚点、试金石、晴雨表。据介绍,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,武陵区不仅建立了乡镇街道群众工作站和社区群众工作组,而且建立了“三调联动”大调解机制、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系会议工作机制和早发现、早研判、早谋划、早化解的“四早”预警机制,有效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,维护了全区的平安稳定。

[作者:阮占江、戴成龙]

 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